0

曹丕 学驴叫(最新20篇)

曹丕是谁?曹丕是曹操的儿子,他曾经逼着他自己的兄弟,七步之内必须写成一首诗,不然就杀掉他,结果那首诗还比他有名气。究竟历史上曹丕怎么死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浏览

4560

文章

81

篇1:曹丕篡汉之后 曹植为何披麻戴孝为大汉痛哭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曹丕在篡汉之后为何曹植大汉痛哭

曹丕在篡汉之后,曹植之所以为大汉痛哭,是感伤自己夺取政治失败。另外也同样是对于汉朝有着一种特殊的情节,而这一切也会让大家觉得比较感动。

一、感伤自己夺政失败

曹昂和曹冲两人在先后去世曹操就决定选择继承人,一直都在曹植,还有曹丕之间摇摆不定,并且也会对两个人去做一些测试。其实两人之间无论是残血又或者是文采都是非常不错的,曹植任何一个方面都不会比曹丕差,但是最终还是夺嫡失败。曹丕还是成为了最后的皇帝,一时之间风光无限,所以自然也会觉得有一些感伤。

二、为献帝披麻戴孝

当时也传出汉献帝去世,刘备成为皇帝,其实和这一个不实的传言也有一定的关系,要知道古代的时候交通不便,在选择传递消息时也同样会有一定的困难。曹植在听完这个消息之后根本就无法求证,再加上对于曹丕的了解,所以也会觉得曹丕很有可能就做出了市斤的事情。在此时也并没有觉得意外,所以会对这件事情信以为真。曹植虽然是老曹家的人,但是在创建曹刿之前也同样是一个汉臣,虽然明知道这件事情可能就会导致曹丕不满,但是骨子里面也同样是一个拥有着浪漫气息的文人,所以也会选择义无反顾的这么做。

曹植虽然说是曹操的儿子,但是根本就没有野心,也没有想要成就大业。对于摇摇欲坠的大汉皇朝也会拥有着比较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倒不是自身经历所带给他的,而是大汉的历史早就已经将他折服。因此当他得知大汉已经灭亡的时候,显然也是没有办法接受的重视,灭到这一个皇朝的人是自己的哥哥,但是依旧也会觉得有一些悲伤。这种因为无力恢复,所以就只能够发悲哭的表情,就是希望能够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悼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历史上的曹丕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曹丕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的曹丕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少年,也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在长时间的军旅生活中也会锻炼强健的体魄,还可以有效丰富见闻,在成为皇帝之后,也会比较重视文化的作用。

曹丕是在公元187年出生,比诸葛亮小了6岁。根据曹丕在典论中的自述,年仅5岁的时候,曹操就已经看到了天下的纷乱,所以就开始教曹丕射箭,年仅6岁就已经学会射箭,8岁就已经会骑射。曹丕就能够有效做到左右进行射箭,在文学方面曹丕更加不用多说,是文学一位代表人物,也同样会给大家带来很多专论的作品。

可以说这就是一个有名气有才华的人,在历史上也是比较少见的,从10岁开始就一直跟随着曹操南征北战,拥有着长时间的军旅生活,早就已经锻炼强健的体魄,也会拥有着丰富的见闻。伴随着年龄还有阅历逐渐的成长,艰苦生活环境所带来的精神冲击,早就已经拥有一种不一样的气质。

曹丕本身就是魏国的开国之君,这也本身就是曹操奠定的基础,就是因为有曹操奠定的基础,所以才能够做到。其实没有曹丕也会有其他的人来做,这一件事情,当我们在分析之后就会发现这也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规律,在政治方面,曹丕改革管制也能够有效缓和关系,更是能够有效取得一致的支持,在经济方面也会一直不停的发展屯田制,能够有效稳定社会秩序。

值得一提的就是曹丕一直以来都会比较注重文化的作用,在下令恢复太学之后,一直都在传播儒家经典。鼓励人学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这其实就是和曹操一样,一直都在多次下诏,更是让天下去举荐一些贤才,能够体现出一种求贤若渴的状态,在经过一番分析之后,大家就能够知道曹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曹丕简介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魏文帝曹丕,字子桓,是曹魏的开国皇帝。他文武双全,文采出众,在他的统治下魏国的基业得到了巩固。

公元217年,魏王曹操立曹丕为世子。曹操去世后,曹丕受禅登基,建立了魏国。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设立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他对内恩威并重,先后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曹丕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匈奴、羌等外夷,恢复在西域的建设。夷陵之战后,曹丕不满孙权的欺诈背叛,决定挥师南下讨伐吴国。魏军一路大捷,先后击败吴国大将孙盛、诸葛瑾等人。就在胜利在望之时,曹丕染上重疾,只得班师回朝与吴国握手言和。公元226年,由于伐吴之战途中久病未愈,曹丕在洛阳去世。此外,曹丕在诗、赋、文学方面也颇有成就,尤其擅长五言诗。并且与父亲曹操和弟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

曹丕有着兴国强兵、扫灭贼寇的强硬志向。他一生都主张征伐,并且渴望早日实现山河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孙权向曹丕称臣,却把他和刘备都给耍了!

全文共 1845 字

+ 加入清单

都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之中吴国的君主孙权虽然比曹操、刘备差了一个辈分,但是却能守住江东的基业,国祚比蜀国还长,自然是有他的独到之处,他所依靠的便是他的权谋。当时孙权就向曹丕称过臣,有雄心壮志的“吴大帝”孙权岂会甘心久居人下,他的所图甚大,最终把曹丕和刘备都给耍了。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吧。

孙权于公元219年向魏王曹操臣服,公元222年就和魏帝曹丕破盟开战,真正“屈身忍辱于曹魏”的时间不过三年,却“空手套白狼”般让自己从一个汉朝的讨虏将军、会稽太守,变成了“吴王、大将军、赐九锡、都督荆扬交三州军事”,名正言顺地做为君主统领荆、扬、交三州,也为公元229年正式称帝,奠定了坚实基础。

江东孙氏奠基,始于孙策以武力征服江东六郡,大肆诛戮名士,江东群豪奋起抗争,孙策轻而无备,因此丧生。

而孙策之弟孙权年仅十八,初领江东,张昭受孙策托孤为“仲父”,实际执政。此时的孙权,只是类似一个孙氏家族推出来协调各方的牌位,离名副其实的江东之主相差甚远。即使孙氏家族内部,对他也颇多不服。

当时江东各郡到处反叛,孙权的从兄孙暠,从驻地吴郡乌程,整军欲取会稽,被虞翻劝退;庐江太守李术率部曲数万北迎曹操,直到官渡袁曹对峙,才被孙权趁势讨平。几年后丹阳太守、孙权三弟孙翊又被部将刺杀。而同为孙氏家族的豫章太守孙贲、庐陵太守孙辅等人,直到赤壁之战前,都一直和曹操控制的汉朝中枢,暗通款曲。

因此,直到赤壁大战一场大胜,孙权才以此兵威真正整合了孙氏家族,张昭也因主张降曹站错立场,就此退居二线。从此在江东,孙权才真正说一不二。

然而论合法政治地位,整整十九年时间,孙权仅仅是个讨虏将军、会稽太守,不但远不及控制汉廷中枢的丞相曹操,声望和官位亦难比汉室宗亲代表、合法官爵是“左将军豫州牧”和“宜城亭侯”的刘备。

在赤壁之战后,孙权和曹操决裂,自封“车骑将军、徐州牧”,这个官位形式上还是由刘备上表的,因此,孙权以此号令江东,同样是名不正言不顺。

所以,孙权联合刘备进行的十年抗曹战争,与其说是为了从贫瘠的江东去如何一统天下,这种不切实际的雄(好)心(高)壮(骛)志(远),倒不如说更多原因是为了以战促和,逼迫曹操代表的大汉帝国中枢,就此认可他自己割据江南的既成事实。

当刘备取汉中夺上庸,关羽水淹七军围困樊城,夏侯渊、于禁两大军团覆灭,曹仁军团也岌岌可危,情势窘迫下,曹操终于放弃了在有生之年武力统一全国的雄心,同意承认孙权为割据江南的诸侯(荆州牧),许封高官(骠骑将军)显爵(南昌侯),魏王:曹操

而此时刘备已自称汉中王,势力达到鼎盛,在孙刘联盟中即将居于主导地位,却连个“大将军、大司马”之类的空头职务也吝惜赠与孙权。

因此,孙权便迫不及待对曹操上表称臣,与之缔结盟约,白衣渡江袭取荆州,斩杀关羽,更将关羽军的野战兵马数万,留守军团数万,于禁部俘虏三万几乎一网打尽,极大增强了自己势力的人力兵源。

等曹操死后,孙权又以大汉帝国境内第一强藩之尊,支持新任魏王曹丕代汉称帝,从而得到了“吴王、大将军、赐九锡、都督荆扬交三州军事”的丰厚报酬,在新生的大魏王朝位极人臣。曹丕称帝

因此,“大魏吴王”对孙权从来不是一种耻辱,反而是一大成就业绩。从一个无名瓜农的子孙,刚即位时的一个杂号将军,到此时真正建立了吴国,整个历史进程,前后花了快20年时间的个人奋斗时间,当然离不开曹操、曹丕、刘备、关羽等各方贵人的成就。

只是孙权这种在曹丕和刘备两大势力之间走钢丝的策略,同时也危如累卵,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在猇亭之战,吴国历时年余苦战,好容易一场大胜,化解了蜀汉以倾国之师东进的危局。没几个月后,便和曹丕矛盾尖锐化,魏国三路大军浩荡南征。

孙权和曹丕的决裂,一方面自然是孙权斩关羽,破刘备,自以为羽翼丰满,对“皇二代”曹丕也绝没有如曹操一般的敬畏,

更关键因素当然是曹丕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孙权表面称臣,收点大象、荔枝之类的贡品;魏国皇帝曹丕,皇后郭氏

而是一定要求孙权的继承人孙登人为质,意图之后借魏朝中枢名义和政治手段来整合江南,一如曹操从前挟天子令诸侯,逐渐压服各路地方豪强,将司洛、三辅、豫州、淮南等地收入囊中一般。

此等苛求关系到东吴政权的生死存亡,孙权当然绝不可能接受。

在朱桓、朱然等东吴名将经过数月苦战,将三路魏军尽数击退后,孙权派遣使者拜谒病重的刘备,和元气大伤的蜀汉重新通好。

刘备就算心中再如何痛恨,作为一个成熟政治家,为着本政权的长远利益,也不得不强咽苦果。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执政,蜀吴重新结盟以抗曹魏,也就是时势之必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登基后曹丕之所以没有杀汉献帝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曹丕登基后汉献帝已没价值了 曹丕为何没有杀汉献帝

曹丕之所以没有杀汉献帝,主要是因为两人是亲戚关系,从人情这一方面来看是杀不得的。汉献帝就是曹丕的姐夫,而且也是老丈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么会选择杀掉呢?自然会有一些不方便。

而且也没有任何的必要在曹操时期,在曹操时期,汉献帝就已经被严格的监控,而且也已经把手中的实权抢走,虽然当时名义上依然还是汉朝的天下,但是汉献帝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权利。尽管可能还会有一些大臣一直都会支持汉献帝,但现实的一个情况就在于这些大臣的手里面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权利。曹操这才是真正的掌权者,所以大家虽然也会有着打算和汉奸帝亲近的想法,但是也会担心可能会受到牵连。

就算汉献帝准备搞事情也没有任何的机会,而且身边也没有任何的人,汉献帝当时对于曹家江山是不可能会有任何威胁的。曹操在进入到晚年的时候也同样会选择清理一批,所以等到曹丕上位的时候,汉献帝早就已经成为一个有名无权的皇帝,在皇宫之中,根本就没有办法去折腾,所以在杀汉献帝的时候也没有任何的必要。

杀汉献帝,可以说百害而无一利虽然曹氏会借着汉献帝之名统治天下数十年,但是,终归当时依然是汉朝的天下,终于汉朝的百姓还有官员,数量还是非常多的。如果此时直接就把汉献帝杀害,这也就意味着直接剥夺了这些人的信仰,虽然当时大家也愿意接受统治,但是如果曹丕真的选择把汉献帝杀害,那么必然就会有一些人比较着急,可以说这自然就是得不偿失,根本就没有什么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刘协退位后,曹丕为什么没有除之而后快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是不敢、第二和刘协的退位有关、第三是出于政治考虑。曹丕已经完成自己的梦想,选择杀掉汉室皇帝对自己而言没有好处,反而会有许多的坏处,可能和全天下为敌,无数的人都会讨伐自己,因此不如选择留下一条性命。

不敢

在当时的年代,人们一直都会比较坚持道义,曹丕的所作所为从本质上分析,和贼臣没有什么区别。现在已经得到皇位,自然没有必要彻底毁掉汉家皇室。汉皇朝在全天下依然有着较大的影响力,真的解决掉汉献帝估计蜀汉以及东吴都不可能会善罢甘休,有无数人都会提出为天子复仇的旗号,然后选择去讨伐自己,如此一来可能会和全天下为敌。

和刘协的退位有关

如果是真正的逼宫,选择杀戮君主,应该是顺理成章,顺其自然的事情。刘协并不是一个坚持要皇位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即便内心有着百般的不情愿,但依然还是决定妥协接受禅让的建议,把皇位直接过渡到曹家的子孙手中。从这一点方面来看,没有必要去选择杀掉对方,这对于自己而言没有什么太多的作用。

出于政治的考虑

曹丕之所以这么做,可能是出于政治的考虑,但这算是一种失算。刘皇叔并非如同表面一般,属于假仁假意,要想真正位居高位,这还需要掌握一些正确的方法,寻找一些合适的借口。一旦汉献帝遇到不测,自己可以名正言顺的以刘汉血脉自居,接着可以成为汉室的新天子,而且没有任何人会质疑。一旦做出这类的行为,则意味着天下的有志之士都会选择和自己合作,会选择站在自己的身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曹操死后,曹丕真的霸占了他的女人吗?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死后,曹丕马上霸占了他的女人

曹丕真的霸占了曹操的女人,而之所以这么做,其实也有着很多的原因,在成为天子之后,把父亲后宫中的这些女子全部都放入到自己的后宫中,这其实就是一种不顾人伦的做法,被所有的人讽刺。

一、巩固自己的政治

作为一个皇帝,作为一个经历过生死战场的皇帝,怎么可能会真正的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为什么要选择这么做?这无非就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因此就决定选择避免被汉献帝赶下皇位的一种风险。曹丕就是一个君王,因为手中汉献帝退位,这才导致三个国家可以并立,但是这也是自己父亲都没有做成的事情,这就意味着有着很多的风险。

二、避免留下更多的机会

曹丕曾为皇帝冒着巨大的危险,很多的野心家在背后一直都会竖着反对的旗帜,一时之间,在魏国境内直接就掀起一番战火,这就给东吴还有西蜀,创造了很多的进攻机会。要想解决这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必然就是选择联姻,这就可以给那些很有可能成为的敌人一起结成联盟,然后创造一个比较亲密的关系,到底什么样的关系要比婚姻更有效呢?显然是不可能的吧。

三、继承父亲的作风

曹操选择把曹操后宫的这些女人全部的收到一起,是因为这些女子都会有着庞大的家世,是为了能够有效巩固自己的关系,曹丕的这个做法其实和自己的父亲简直是如出一辙。通过这样的一个做法,可以轻松的解决这些野心家,或许曹丕真的非常的好色,但是在这一些女子背后潜藏的利益也是非常重要的,难怪就能够做出如此惊天动地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曹丕为何能当上皇帝?曹丕最应该感谢的人是谁?

全文共 1429 字

+ 加入清单

明白曹丕的经历,要说他能够成为皇帝,还真的算是运气不错。他原本并不是曹操的正室所生,他原本有一个比他大十几岁的哥哥曹昂,各方面的能力均在曹丕之上,也是曹操心中世子的不二人选,只可惜不幸战死。而后来他又有一个弟弟曹冲,天资聪颖,曹操也有意把他培养成接班人,又可惜少年时期便去世了,这才终于轮到曹丕。但是,曹丕最应该感谢的人却不是这两个故去的兄弟,而是另有其人。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十月二十九,曹丕篡汉建魏,终于完成曹操“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的建国大业。那当上皇帝的曹丕最应该感谢谁?

这个人是张绣。没错,就是那个被曹操睡了婶婶的张绣。为什么说张绣对曹丕登基出力最大,先说说曹丕为什么能当上世子,登上皇位。曹丕想赢得世子争夺战的胜利,首先要在兄弟们中脱颖而出。而其之所以能够胜出,除权谋之术外,一个很大的优势,是他的嫡长子地位。

曹操当初立世子时,在曹丕与曹植之间犹豫了很久。贾诩对曹操说,“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我正在想你的死对头袁绍和刘表。贾诩提到的这两个人,都是因为废长立幼导致内部纷争不已,最终败亡。正是贾诩这句话,让曹操下定了立长子曹丕为世子的决心。

但曹丕并不是曹操天然的嫡长子,而是后天的嫡长子,曹丕本来还有个大哥曹昂。曹昂比曹丕大十多岁,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曹操的独子,虽是小妾刘夫人所生,但刘夫人是曹操原配丁夫人的侍女,随丁夫人一起嫁给曹操。刘夫人早亡,而丁夫人又一直没有生育,曹昂就由丁夫人抚养长大。

既有抚育之情,其母又是自己的侍女,丁夫人对待曹昂自然不是一般的感情,是当亲儿子来养,曹操也是把曹昂当嫡长子看待。曹昂很争气,20岁便举孝廉,且文武双全,胆识过人,对曹操是绝对忠诚。

可惜,淯水河畔,曹操为了睡张绣的婶子,勾搭张绣的好基友胡车儿,惹恼了本已经投降的张绣,张绣遂发兵去砍曹操这个色鬼。夜战之中,曹昂为让父亲先走,将战马让与曹操,战死宛城。曹昂死后,丁夫人伤心过度,怨恨曹操“将我儿杀之,都不复念”,一气之下休了曹操,返回娘家,曹操几次劝都劝不回来。正房也不能就这样空着,就改立曹丕娘亲卞夫人为正室,曹丕这才取得嫡长子的地位。

如果曹昂不死,玩政治能把弟弟曹植、曹彰玩坏的曹丕,不一定能玩得过大哥曹昂,接班人的地位肯定不属于他。这点曹丕也很有自知之明,常说“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这天下本来就是应该我大哥孝廉曹昂的。仓舒,就是那个称象的曹冲,如果这小弟在,曹丕也不一定能当上世子,只是早年夭折。

这样看来,曹丕登上帝位,最应该感谢的就是张绣了,要不是张绣杀了他大哥曹昂,曹操心仪的对象,众臣拥戴的储君,天然的嫡长子身份,都不会是他曹丕。

还有就是那个一语定乾坤的贾诩,也是最后随同张绣一起投降曹操,跳槽到老曹家集团的。没有张绣,就不会有贾诩对曹操说的那句话。可曹丕是个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人,一次因为琐事大骂张绣:“君杀吾兄,何忍持面视人邪!”

被曹丕骂过后,张绣知道那一天终于要来了,索性自我了断,给自己来个痛快,“绣心不自安,乃自杀”。

张绣明白,干掉曹昂这笔旧债,曹操能一笔勾销,不但和他结成儿女亲家,还从扬武将军到破羌将军,甚至食邑两千户的封赏。要知道,当时曹操手下除了张绣,没有大将的食邑超过一千户。但曹丕不会放过他。只有踩死张绣,曹丕才能洗白自己,赢得道义上的拥戴,让世人认为他还是以兄弟情义为重的。就这样,为曹丕搬掉登基路上最大一块石头的张绣,用自己的血,为曹丕的手足情做了背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曹植并没有称王的能力,曹丕到底忌惮他什么?

全文共 3331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三国时期曹操的几个儿子,曹丕曹植一直都是人们经常谈论的两个人。很多人都仰慕曹植曹子建的文采,尤其是一篇《洛神赋》,更是衍生出了无数版本的爱情故事。而在文采方面,曹丕虽然也有建树,不然就不会有“三曹”,但是相比曹植,可能还是差了一些。他们曾经都有希望成为继承人,但是最终还是曹丕胜了,尽管如此曹丕却一直都忌惮曹植,明明曹植更像是一个诗人,为什么曹丕还要忌惮他呢?

曹丕对曹植最忌惮的地方,其实并不是曹植的才华和文采。这些只是加分项而不是基本盘。曹丕对曹植最无法容忍的,是曹植对兵权的染指。

在接班人之争上,曹丕与曹植明争暗斗,互有输赢。司马门事件似乎是半决赛的决胜局:“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于涛先生指出,司马门是曹操重建洛阳城的宫禁之门,而洛阳城的重建完全仿照都城,这意味着曹操已经按照天子的配置为登基做营建。但曹植擅闯司马门事件,某种程度上乃是一种对王权的僭越和预支,这将曹植内心深处的热望和浮躁都暴露在世人面前。这使得曹操大为震怒,决定不再考虑曹植。这一局的输球,并不是因为曹丕的洪荒之力,而是因为曹植自己不作死就不会死。

然而后来曹操竟然给曹植加了一场复活赛,那就是建安二十四(公元219年)年,曹仁于樊城被围,于禁被水淹七军之际,曹操任曹植为南中郎将,命其南下救援樊城。这样的任命意味深长:须知在此之前,曹丕曹植均没有接受过军事任命,都未曾接触过兵权。带兵打仗的一直是三子曹彰。而在吴蜀未灭,天下未定的情况之下,未来的曹氏政权也必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之内保持其军人政府色彩。所以未来的君主,没有一定的军事履历是说不过去的,而没有战争中的领导经验和威望,也难以对吃重的武官集团形成控制力。

虽然王子中带兵的是曹彰,但他或许是因为综合素质不行,始终置身于储君之争之外。那么,在两个可能的接班人之间,谁先带兵,或者谁带过兵,意义就非同小可。曹植领兵的任命,一方面反映了曹操对于接班人的选择或许已经转向了曹植一边,若让曹植立点战功,立储就顺理成章;另一方面,即便领兵和接班不能划等号,曹植手中的兵权对未来的曹丕都无疑是一种威胁。有枪就是草头王——领兵的曹彰最终在曹丕那里不得好死,而曹植后来幸而不死,除了《七步诗》的煽情之外,或许也是因为曹植未掌兵权,威胁不大,因此因祸得福。

曹操对曹植的任命,也并非心血来潮。应该说,曹植一直充满建功立业的抱负,而曹操也知子莫如父,对曹植也是期望满满,一直寻找机会锻炼培养。曹植的名篇《杂诗》里,这种“戮力上国,流惠下民”的渴望溢于言表:

仆夫早严驾,吾将远行游。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将骋万里涂,东路安足由。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

黄节先生在笺注此诗时,认为这是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所作:“《魏志》建安十九年秋七月,操征孙权,使植留守邺都。植有是赋(指曹植《东征赋》)。此诗盖同时作也。操临行戒植曰: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免哉?”应该说,这虽然没有让曹植直接带兵打仗,但这等于是让曹植监国。何况“典禁兵,卫官省”(《东征赋》)虽然不是直接打仗,但已然属于备战状态。善攻者必先善守。曹操为曹植设计的进步之途,也可谓循序渐进。

对于建安二十四年曹植南中郎将的受命,曹丕自然无法坐视。但曹植此时却没有进入竞技状态,反而吊儿郎当,了不设防。出征前夜,曹丕略施小计,以送行为名将曹植灌醉,让曹植在大军开拨前失期误事。这样一来,延误军情事小,曹植在大伙心中的印象大幅度跌分,特别是曹操,更是对这个扶不起的子建大失所望。曹植不仅丢掉了兵权,也丢掉了在将士中的威信。曹操即便依然疼爱这个孩子,也只能把疼爱往肚里咽。在政治世界,不老实的曹丕和不靠谱的曹植相较,不靠谱的危害对于国家还是大些。

到手的兵权拱手送人,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直到皇位尘埃落定,曹植依然没有放弃对兵权的追求。在黄初四年徙封雍丘王之际,曹植献上了一首自我批评的《责躬诗》:

于穆显考,时惟武皇,受命于天,宁济四方……伊予小子,恃宠骄盈,举挂时网,动乱国经。作藩作屏,先轨是堕,傲我皇使,犯我朝仪。国有典刑,我削我绌,将置于理,元凶是率。明明天子,时笃同类,不忍我刑,暴之朝肆,违彼执宪,哀予小子。改封兖邑,于河之滨,股肱弗置,有君无臣,荒淫之阙,谁弼予身?……昊天罔极,性命不图,常惧颠沛,抱罪黄垆。愿蒙矢石,建旗东岳,庶立豪氂,微功自赎。危躯授命,知足免戾,甘赴江湘,奋戈吴越。天启其衷,得会京畿,迟奉圣颜,如渴如饥。心之云慕,怆矣其悲,天高听卑,皇肯照微。

整首诗先叙述先父曹操的丰功伟绩,再做一番自我检讨。最终奏雅之际微露怀抱“愿蒙矢石,建旗东岳,庶立豪氂,微功自赎。危躯授命,知足免戾,甘赴江湘,奋戈吴越。”鉴于带兵的任城王曹彰之横死,曹植必定深知兵权乃是曹丕的敏感点。曹植只能将自己心中最深切的愿望,稀释在大段大段的自我批评之中,而将带兵打仗的愿望也说成是将功折罪。虽然建功立业是最大的心愿,但自我保全,韬光养晦才是当务之急。内心的扭曲,关系的微妙,实在是难以言说。

然而隐微的说辞未必能保护诗人,同是诗人的曹丕对曹植的文字游戏恐怕一眼看穿。清人吴淇在评价此诗时说道:“魏武帝以子建才类己,几欲易太子。所以子建与文帝各竖党羽,而子建之党犹盛。然终于不济者,独以未得兵权故耳。武帝既没,文帝决无假以兵权之理。而乃屡请自试,且请之于罹罪之余,更深文帝之忌耳。”

曹植那篇著名的《求自试表》,乃是写于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即曹丕去世,曹叡即位后的第二年。《三国志·陈思王植传》载:“太和元年,徙封浚仪。二年,复还雍丘。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上疏求自试”。曹丕的死对曹植来说或许意味着翻盘的可能。曹植将所有被压抑的诉求一股脑儿吐了出来:

“……方今天下一统,九州晏如。顾西尚有违命之蜀,东有不臣之吴,使边境未得税甲、谋士未得高枕者,诚欲混同宇内,以致太和也。故启灭有扈而夏功昭,成克商、奄而周德著。今陛下以圣明统世,将欲卒文、武之功,继成、康之隆,简贤授能,以方叔、召虎之臣,镇卫四境,为国爪牙者,可谓当矣……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伏见先武武臣宿兵,年耆即世者有闻矣。虽贤不乏世,宿将旧卒犹习战也。窃不自量,志在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使得西属大将军,当一校之队;若东属大司马,统偏师之任,必乘危蹈险,骋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虽未能擒权馘亮,庶将虏其雄率,歼其丑类。必效须臾之捷,以减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也。如微才弗试,没世无闻,徒荣其躯而丰其体,生无益于事,死无损于数,虚荷上位而忝重禄,禽息鸟视,终于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流闻东军失备,师徒小衂,辍食忘餐,奋袂攘衽,抚剑东顾,而心已驰于吴会矣……”

依然是当年“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的豪情壮志。(作者按:曹植诗文中对敌国的指代由“西南”到“吴越”,或与其活动范围有关。盖《杂诗》“西南”与“吴仇”并举时,曹植以临淄侯之爵守邺城,此既是曹操军事大本营,亦是东西之枢纽,故吴蜀同是敌国。而晚期作品专以“吴越”“吴会”“江湘”代敌国,或是因为曹植的封国采邑由临淄而安乡而鄄城直至雍丘,一直在魏国东南部徘徊,近吴而不近蜀。故曹植明志之诗,也是着眼当下,并非空洞抒情)然而曹植再一次明珠暗投。曹叡的凉薄不下于乃父,而平庸则过之。况且兵权的敏感性乃是结构性的问题,并不因人而有所改变。

千古风流,浪花淘尽。历史没有给曹植建功立业的机会,而我们也不知道带兵打仗和吟诗作赋对于曹植究竟哪个更好。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说“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或许对于曹植的不公平,在历史上却是公平的。我们无法假设历史,想象历史,而只能理解历史、珍惜历史,包括珍惜每一个具体的人,珍惜他们的苦难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曹丕作为继承人缺资质平平 司马懿为什么还要辅佐他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为何司马懿要选择辅佐曹丕

这完全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一开始司马懿真的是一个大忠臣,曾经提出过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野心。可是司马懿就是一个隐藏非常深的人,否则也不可能会如此的暴露,除了曹操之外,根本就没有人能够看出来。

曹丕还有曹操成为皇帝时,司马懿一直都在尽心尽力,一直都在循规蹈矩,丝毫不敢造次,表现的就如同是一个忠臣。因为这两人本来就是雄才大略的人物,一直都会明察秋毫,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会掉脑袋,因此司马懿始终都在隐忍着,完全没有显山露水,悄悄的等待着时机。

司马懿一直以来都非常的努力,更是早就已经支持曹氏几代君主,让魏国变得更加的强大,同时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可如果说阴谋手段,如果说命长,在三国时代这显然就是无敌的,根本就没有任何一个对手。

在有了诸葛亮作为铺垫之后,曹睿自然会更加的信任司马懿,再加上自己整个家族的人都不是特别的好使,司马懿就非常的出色,因此就把所有的权力中心都放在司马懿的手中。司马懿本来就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而就算没有野心的人在遇到这么好的机会时,又怎么可能不会放手一搏呢?

因此等到曹爽登上皇位时,司马懿就变得胆子越来越大,总想着一定可以解决对方,直接就把皇帝给杀掉,虽然说上面还会有另外一个皇帝,但是却没有任何的效果。司马家族为了保住自身的安全,为了保证后代不会被灭族,因此直接就选择走上曹操当年的这一条道路,可以说司马懿真的是一个非常心狠手辣的人,在这背后一直都在不停的谋划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曹丕为什么要杀曹洪?曹洪最后怎么死的?

全文共 878 字

+ 加入清单

曹洪是曹操的表弟,很早就跟随曹操一起征战,还立下过不少的功劳,但是曹洪和曹丕之间就有一段恩怨,还差点让曹丕给杀了。曹洪爱财这个我们都知道,但是为了财不要命也是不值得。其实在曹营曹洪的威望还是挺高的,毕竟是跟着曹操一起出生入死的功臣,被曹丕贬为庶民后曹睿上位有重新启用了曹洪,不然曹洪就要当一辈子平民了。

说起吝啬鬼,许多人都会摇头晃脑无可奈何。这样的人就如同钻进钱眼里、入了魔障一样,让人恨得咬牙切齿,贪财、惜命、爱占便宜。对于这个群体,大多数人都会尽量远离,谁也不想和小气鬼打交道。

当然,小气鬼同样也是可以建功立业的,比说说三国时期的曹洪就非常小气、吝啬。但还是跟着曹操一起征战天下,伐董卓,征张邈、战吕布,可以说是打遍了大江南北,更是立下了战功无数。不过曹洪的性格,特别吝啬贪财,简直是一个活脱脱的守财奴。

因为敛财有道,所以家庭的生活也非常富裕,这也让不少人心动不已。曹丕年轻的时候,就曾经打过他的主意。那个时候,曹丕还没有被封为太子,手头自然也不大宽裕,于是就找曹洪想要借一百匹绢,来花销使用,好让自己宽裕一点,但是曹洪却觉得非常肉疼,百般托词就是不愿意借。

结果惹得曹丕羞怒交加,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怀恨在心。等到曹丕继位之后,终于找到了那么一个机会,假借着曹洪门客犯法一事,将曹洪打入大牢,想要将其处死。不过曹洪毕竟还是一位战功卓著的大将,而且还是曹操的堂弟,在氏族中也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为他求情当说客的大臣不少,但是曹丕始终无动于衷,这可将曹操的老婆卞太后给惊动了。

卞太后将曹丕叫到面前,大声怒斥,甚至发声说:今天曹洪身死,明天我就让皇帝废了你。要知道当时的曹丕还没有登基当皇帝,所以也只能心有戚戚地将此事搁下,将曹洪贬为庶人。并且在曹丕执政的那些年,曹洪也始终没有出头之日,这让朝廷里的大臣有很大的怨言。毕竟曹洪可是曹操手下的功臣,受到如此对待,自然不少人心怀不满。

还好没过多久,曹丕驾崩,曹叡继位后,马上将曹洪封为后将军,这才算安抚了臣子之心。晚年的曹洪生活也非常幸福,不但满足了自己敛财的欲望,而且死后还被追谥为恭侯,祭祀于曹操的祖庙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曹丕在曹操死后是不是把自己的后妈都强占了?

全文共 190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曹操这个人他虽然是枭雄,但是他也是有一些特需的爱好的,话说他就是因为强占人妻这件事情害死了好几员自己的大将,这其中的典韦就是,但是人也总是有一死的啊,所以曹操强占了这么多人妻最后也还是死了,那么在他死后,他的而且曹丕也是一位比较喜欢美女的人,所以很多人说曹丕把曹操的妻子都给霸占了,也就是把自己的后妈都给强占了,那么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历史又是怎么说的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揭秘分析看看吧!

《世说新语•贤媛》有载:“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后出看疾。太后入户,见直侍并是昔日所爱幸者。太后问:‘何时来邪?’云:‘正伏魄时过。’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

大意是:曹操一死,曹丕把其父的嫔妃全部召来供自己玩乐。有一次曹丕生病了,其母卞太后去看望。掀起门帘一看,见曹丕床侧坐着的女子都是曹操生前的贴心宫妃。便问:“这些人何时被召到你房中来的?”曹丕回答:“父亲刚死,我就召她们来了。”卞太后见此情形,气愤地说:“你这样做,死了连狗鼠都不吃你,该死了!”

《世说新语》是记录后汉至南朝遗闻轶事的杂史,虽不是正史,但也不会凭空捏造。所以有书君认为,题主所问,应该是属实的。具体原因且看有书君为你分析:

1、原因一男人本色

讲曹丕,不能撇开曹操。说到曹操,我们首先想到便是乱世枭雄,在兵荒马乱的时代,他的雄才大略得以施展。他的军事才能、政治谋略自然是无可否定的,今天我们不谈曹操政绩,来聊聊他的风流史。曹操爱江山也爱美人,曹操爱美女是公认的,他一生中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抢别人的妻妾。

曹操每攻下一个地方,除了接管城池、军队,便是接管别人的妻妾。而且他看中的女人,一般都不问出身,如果曹丕的生母卞夫人是一名歌妓。

关于曹操抢美人,有很多经典的故事。

其一是:在讨伐张绣时,张绣看打不过曹操,故意归降于他。但是曹操却看上了张绣叔叔遗孀邹夫人,霸王硬上弓,占为己有。这上张绣无法忍受,翻了友谊的小船,并偷袭了曹营。这次突然袭击,使得曹军大败,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杀,猛将典韦战死。

有书君认为,喜欢美人是男人的本色,在一代枭雄的曹操这里如此。在曹丕那儿也是一样的道理。曹操四处搜罗的美人,想必是相貌出众,男人看了都会垂涎。曹操在位时,就是给曹丕10个胆,他也不敢动心思。可是曹操死了,曹丕继位,他成了老大,自然而然就要占为己有。加上曹操的这些女人大多都是抢来的,曹丕想到这,估计也不会有什么负罪感了。

2、原因二报复心理

曹丕这样做,可能跟长期被曹操压制的心理,以及跟一个女人有关。“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这女人便是甄宓。

她原为袁绍二儿子袁熙之妻。曹操打败袁绍进入邺城后,曹丕捷足先登,入袁府,见其美貌绝伦,遂纳之为妻。而此前,曹操早就看上了甄宓,想不到曹丕竟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抢先夺取,曹操只能默默叹气,纵然内心生气也只好把美人让人。

三国时期魏国郎中鱼豢所著《典略》一书中记载:

“建安十六年,世子为五官中郎将,妙选文学,使桢随侍太子。酒酣坐欢,乃使夫人甄氏出拜,坐上客多伏,而桢独平视。他日公闻,乃收桢,减死输作部。”

意思是说曹丕都不介意自己的老婆给别人看,曹操却对看到甄宓就目不转睛的刘桢很不爽。

所以说,虽然曹操表面把甄宓指给曹丕,但还是心有不甘。

而据有野史记载,曹丕和曹植两兄弟在争夺继承人的斗争中,曹丕最后打败曹植的武器是把甄宓献给了曹操,以此换来了继承人的许诺。

后来曹丕对甄宓的态度大转变似乎印证了这个说法。曹操在位时,曹丕对甄宓宠爱有加;而在他继位后,曹丕不仅没把身份是太子生母的甄宓封后,最后更是把她毒死了。

所以从私生活角度看,曹操曹丕虽然是父子,但他们的男女关系都比较混乱。加之,两人曾经同时看上一个女人,而后儿子为了讨好老子不得不把心爱的女人献上。为了报复,你占了我的女人,我也要把你的占为己有。

3、原因三时代的产物

柴静在《看见》中说:万物流变,千百万年,谁都是一小粒,镶嵌在世界的秩序当中。所以有书君认为,评价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脱离时代背景。曹操曹丕所处在烽火连天的战乱时代,要证明自己,最好就是征服。征服敌人,征服身边的女人就是最好的证明。

何况在那个等级森严,权力至上的时代,权力就等于拥有了一切,普天之下莫非黄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天下都是他曹丕的,更别说几个女人了。

所以,有书君认为,今天在我们看来,曹丕的行为是有为伦理的。但在那个皇权至上的时代,权力就是一切,新帝登位留用先帝的嫔妃在帝王之家是比较常见的。最有名的莫过于武则天,她既是唐太宗李世民御封的才人,后又成了其子唐高宗李治的昭仪。

所以,综上所述,在曹操死后,曹丕将自己的后妈占为己有这件事是真实存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贾诩在曹营属于什么水平的谋士?贾诩为什么想让曹丕登基?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贾诩或许一直都是被低估的人物,可能在很多人心里郭嘉才是曹操身边的第一谋士,但是帮助曹操打赢官渡之战的正是贾诩。而且贾诩不喜欢宫斗心系天下百姓,但是贾诩观念还是非常传统不希望曹操废长立幼怀了规矩,贾诩也是能出计谋也能治理民生的大人才,最后也算是善始善终了。要知道在三国时代能活到贾诩这个岁数就是最大的福气了。

谈到三国那个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时代,总会令我们心向往之。而今天我们介绍的这位三国人物,他可能是三国时期最知晓人性的人,他曾指使张绣反叛曹操,因此使曹操长子曹昂和大将典韦丧生,然而他最后却能在曹魏政权寿终正寝,他究竟聪明在哪呢?

他就是被称为“毒士”的贾诩。贾诩不像“卧龙凤雏”那般少年成名,出生贫寒的他真正踏上历史舞台已经40多岁了。他本来的董卓的谋士,在董卓死后,他力劝董卓手下大将李傕郭汜等反攻长安,最终令长安百姓再次生灵涂炭。而这一计策令他名声大噪,此后他为此时常懊悔,同时也是让他被称为“毒士”的重要原因。

后来贾诩投奔了张绣,政治眼光极其独到的他说服张绣投降曹操,然而好色的曹操强纳了张绣叔叔的夫人,令张绣灰头土脸选择反叛。张绣对贾诩言听计从,在一个极好的时机突然反叛,令曹操措手不及,差点身死,这场叛乱中曹操的大将典韦和长子曹昂都因此战死了。也就是这场叛乱,让曹操彻底记住了贾诩。

贾诩见曹操未死,在官渡之战前劝说张绣再次投降曹操,一代枭雄曹操对过往既往不咎,再次接纳了张绣、贾诩等人。贾诩跟随曹操后,帮助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而后在赤壁之战前曾劝阻曹操不可冒进,可惜曹操不听。在平定关中的战役中,他用计离间马超、韩遂,令曹操大胜。之后他谨言慎行,不结交权贵,十分低调。他深知自己这样一个反复投降的谋士应当如何保全自己,他独善其身,从不站队,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后来位列三公的贾诩为儿女挑选亲家的时候也是寻找普通人家,不找高官。最后,贾诩安然善终,七十七岁时寿终正寝。

相反,曹操账下的杨修、荀彧、孔融、许攸等谋士先后都被多疑的曹操借故杀死。而“反复无常”的贾诩却能安享晚年,不得不佩服他的智慧和对于人性的把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三国中曹操的虎豹骑军队真的存在么?曹丕为什么没继承虎豹骑?

全文共 1509 字

+ 加入清单

虎豹骑是曹操专门组建的一直精锐部队,就像是现在的特种兵一样。但是虎豹骑并没有在三国演义中出现,而是在三国志当中有所记载,所以这支部队应该还是有所依据的。对于曹操来说,将领都是自己的宗亲所以也比较放心,但是等曹丕继位以后虎豹骑就消失了,为什么曹丕不在沿用这个精锐部队了呢?下面就为大家揭开谜底,一起来看看吧。

提到“特种部队”,人们第一反应往往就是美国“海豹”突击队、俄罗斯阿尔法别动队、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旅、以色列野小子特种部队等。实际上,早在1800年前的三国时期,中国就出现了特种部队。

当时,曹魏、蜀汉、孙吴三国,都拥有自己的特种部队。其中又以曹魏的特种部队虎豹骑最为强悍。

虎豹骑,顾名思义,是像虎豹一样凶猛的骑兵。《三国志·魏书》记载:“(曹)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就连替补队员,都是百人将,可见虎豹骑的精锐强悍。

我们还是通过两次具体战例,来了解虎豹骑的战斗力。

虎豹骑第一次闪亮登场,是在204年的南皮之战中。

当时,曹操与袁绍之子袁谭在南皮进行一场决战。初次交战后,双方伤亡都很大,曹操打算休战,重整旗鼓。但是,统领虎豹骑的曹纯劝告曹操不要休战:“今千里蹈敌,进不能克,退必丧威;且县师深入,难以持久。彼胜而骄,我败而惧,以惧敌骄,必可克也。”

曹操同意了,下令猛攻。曹纯亲自率领虎豹骑参战,经过一番激战,终于将袁谭打败。袁谭被追杀坠马,为了活命,他对一名虎豹骑士兵说:“放过我,我能使你富贵。”

话音刚落,他就被斩掉首级。

虎豹骑的另一次精彩表现,是在长坂之战中。

208年,曹操挥师南下,直取荆州。大军进至新野时,荆州牧刘琮觉得无法抵挡,向曹操投降。听闻刘琮投降后,刘备赶紧从樊城(今湖北襄樊)向江陵(今湖北荆州)撤退。江陵是荆州重地,囤积着大量军用物资。曹操担心江陵落入刘备之手,亲自率领5000虎豹骑,一天一夜奔袭300里,终于在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将刘备追上。

就是这支被诸葛亮称为“强弩之末”的虎豹骑,轻而易举将刘备军队击败,占领了江陵。刘备败得相当狼狈,在混乱之中连妻子甘夫人和亲生儿子刘禅都跑丢了,“备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操大获其人众辎重。”

如果不是骁勇善战的赵云杀回去,拼死救出甘夫人和刘禅,恐怕蜀汉的历史要改写。

事实上,除了上面这两次战例,虎豹骑立下了太多赫赫战功。北征乌桓、征伐马超、击破乌兰……每次到了战役的关键时刻,曹操就会投入虎豹骑;而只要有虎豹骑的参与,总会扭转乾坤。

正因为虎豹骑的重要性,虎豹骑的首领往往由曹操最信赖、最亲近的人担任。《三国志》记载,担任过虎豹骑首领的,有曹仁、曹洪、曹纯、夏侯惇、夏侯渊、曹真、曹休、夏侯尚这八人,他们全是曹家宗亲子弟。

有趣的是,当曹纯死后,曹操召集大家商议,谁来当虎豹骑首领。大家明白曹操的心意,就在曹家子弟里面随意推荐。曹操一个都看不上,最后干脆直截了当地说:“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

意思是说,曹纯的才干,谁能比得上?难道我就不能当虎豹骑首领?

结果,曹操自己成了虎豹骑首领,直至病逝才卸任。

220年,曹操死了后,嫡长子曹丕继承了他的位置。就在同一年,曹丕在三国之中率先登基为帝,以魏代汉,正式结束了汉朝400多年的统治。

那时候,曹魏已经基本统一了北方。他们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蜀汉和孙吴。同蜀汉打仗,打的是山地战;同孙吴大战,打的是水战。虎豹骑最适合在平原地带厮杀奔袭。在这两种情况下,虎豹骑都派不上大用场,没有用武之地。

同时,虎豹骑要消耗大量的粮草装备,维系一支虎豹骑的运转,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因此,虎豹骑被合并到其他部队里去了,不再独立建制,他们也就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历史上曹丕继位后,是如何制定人才选用标准的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曹丕继位后是如何制定人才选用标准

当时的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度。简单来说就是九品官人方法,这种方法就能够有效的去找到一些不一样的人才。

这个制度一直到了西晋时期,才开始更加的完善,再进入到南北朝的时期,也同样会出现一些不一样的变化。这一个制度在当时的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中,也成为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制度。在这一个过程中就已经存在了将近400年的时间,这种选官的制度本身就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发展和延续,可以说就是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在一开始创建的时候就能够有效确定选拔人才的作用,主要就是挑选品德、家世还有人才能力等等。在后期为了能够挑选到更好的人才,必然就不会只局限于这一些,而是会有效地利用,加强中央权力,伴随着时间逐渐的推移,选拔的标准自然就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变化。

如果一直都会比较注重门第出身,这可能就会使得有一部分的人就会失去选拔人才的意义,首先在选拔的人才中一般都是由二品管理担任而被选拔的人才,同样也是在二品以上的大族。久而久之这种选拔的制度也会给大家留下一种不一样的印象,甚至还会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一个门法制度。九品中正制度也开始慢慢成为了世族地主在操纵时的一个政治权力工具,相信当大家在看到这里时,也会觉得这在当时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标准。

当然每一个不同的时代在挑选的时候会有着不一样的区别,但不管如何从这样的一个情况来看,还是会让人觉得非常满意的。曹丕确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皇帝,只是很可惜,后来整个朝代还是被人抢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曹丕文武双全早期为什么还不得宠?正史上的曹丕是什么样的?

全文共 1834 字

+ 加入清单

等到曹操准备立储的时候,实际上也有两个人选一个是曹丕一个是曹植。但是好像曹操更加喜欢在文学上造诣更高的曹植,而冷落了曹丕,其实曹丕和曹植比起来更加的全面一些,但曹丕在曹操面前还是不得宠。最后救了曹丕的还是因为大臣们认为曹操不应该废长立幼,这个传统还是必须要遵守,而且曹植多次闯出大祸,曹操也知道曹植并不适合打理国政。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能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丕深藏不露

这首七绝《燕歌行》是我国目前发现存世最早的一首完整七言诗。

虽然没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那么豪迈;也没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那么悲壮。

但是短短一百余字,就把一位年轻的闺中女子,对远方情郎的思念与幽怨描写的活灵活现,让看过的人忍不住轻声赞叹:有(niu)才(cha)!

寡恩好色

不过假如我告诉大家,这首诗其实是一位武林高手所作,不知大家会作何感想?

想来大家还是被曹丕深藏不露和寡恩好色的形象蒙敝了。

史书记载,三国时魏国的开国皇帝,魏文帝曹丕曹子桓,生于东汉灵帝中平四年。六岁的时候,曹操就开始教他射箭和骑马,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骑射了!十岁的时候,曹丕跟从曹操南征张绣(这也太不把张绣当回事了,带着十岁的孩子,哪里像是去打仗的,完全是去受降嘛。)。结果大家都知道啦,由于曹操贪图人家婶婶的美色,张绣降而复叛,曹操这边损兵折将,猛将典韦、长子曹昂及侄子曹安民全部战死。

而十岁的曹丕竟然可以从乱军之中“乘马得脱”,这样的骑术绝对是很了得的。这次血的教训为曹丕取得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夫文武之道,各随时而用”。

习文练武

从此以后,曹丕只要一有闲暇 ,就把习文练武、骑马射猎当成了自己的最大个人爱好 !

史书记载其“少好弓马,于今不衰;逐禽辄十里,驰射常百步,日多体健,心每不厌”。一次他和他的族兄曹真,在邺城的郊外打猎,一天之内就打到了“獐鹿九,雉兔三十。”他的精湛射术由此可见一斑。

曹操的首席幕僚荀彧听说他的射术高明,曾经向他请教:“听说你可以同时左右开弓,这应该相当困难吧?”,曹丕回答:“执事未睹夫项发口纵,俯马蹄而仰月支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真正高明的骑射术,弓箭就是你的双手,座骑就是你的双脚,在看到猎物的一瞬间,人是来不及做出思考的。你必须以最快速度在马上以任意角度射出你的箭,才算得上高手!

荀彧叹道:“到这种境界啦!”曹丕又接着道:“埒有常径,的有常所,虽每发辄中,非至妙也。若驰平原,赴丰草,要狡兽,截轻禽,使弓不虚弯,所中必洞,斯则妙矣”,意思是,本来没路的地方,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射箭也一样,只要你不停的练习,射中目标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能每发必中,也不算太稀奇!要在野草茂密的原野之上,纵马飞驰时,还能迎面射中野兽,侧面射中飞鸟,这样才牛!

曹丕这一番关于骑射术的高明论调,让荀彧和在座的其他人都拍手称赞——今天看来,他的这些关于骑马射箭的速度和精准度的理论,都是教科书级别的。因为不论你多牛的技艺,都必须要以实用为第一要素,就当时而言,只有骑在奔驰的马上还能百发百中——才是实战中最需要的。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曹丕的剑术相比他的骑射之术,显然又更进了一个档次。

史书记载,曹丕本人的剑术师从当时的剑术名家史阿,并且“学之精熟”。

有一次在曹丕和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一干将领一起喝酒谈论剑术之道。这个奋威将军邓展,据说有空手入白刃的功夫,是此道的公认高手。酒酣耳热之后,在众人的推戴之下,两位高手自然免不了要切磋一番,几个回合下来,曹丕连续三次击中邓展的手臂,席上观战的众将纷纷大笑。

邓展非常不服气:你只能打到我的手臂,打得到我的要害吗?曹丕解释说:我的剑法最讲究的是快,所以不敢攻击你的要害,怕误伤你。邓展不相信,坚持要求再来一发。于是,二人再次交手,结果曹丕真的击中了他的脸“正截其颡”,顿时观战诸将都吓到——“坐中惊视”。

也就是说,高手曹丕在说明了自己的剑术特点后,第二次和高手邓展交手。依然技高一筹,让对方输得心服口服。今天,曹丕在剑术上这一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独到见解,得到了后世的武侠小说家们无限的推崇。

俗话说:不会骑马的剑客不是好皇帝!凭借骑射和剑术上的高超造诣,魏文帝曹丕应该也和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一起并列开国皇帝中的绝世高手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曹丕曹植是一个母亲吗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卞夫人总共为曹操生育了四个儿子,除了曹丕曹植之外,还有曹彰跟曹熊。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从小就聪明懂事,深得父亲曹操的喜欢。少年时期曹操还带着曹植去征战,一直以来曹操对曹植都十分的重视。在许多人眼里,都认为曹植会是最后的继承人选。

然而,曹植由于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甚至还做出了许多过激的事情,让曹操对他感到失望。与此同时,曹丕身为曹操的长子,在争夺继承权的时候,也得到了许多大臣的支持。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曹丕和曹植的关系,由兄弟变得反目,这才有了后来著名的七步成诗的典故。最终,曹植夺位失败,曹丕登上了王位,并追封他们的生母卞夫人为武宣卞皇后,追封父亲曹操为武皇帝。

曹丕和曹植是一个母亲所生,他们的母亲是卞夫人。卞夫人是曹操的继配夫人,她是曹操废掉丁夫人后,才被扶为正室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正史中曹冲是曹丕害死的吗?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曹丕大家也知道这个人称帝是多么的艰难啊,所以很多人也还是比较的心疼的,最近也有人说了,其实曹丕也是一个不择不扣的阴谋家啊,其实曹冲就是曹丕害死的,那么这件事情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其实在正史中曹冲还真的是不是被曹丕害死的,就单纯的只是病死的。

在《三国志》中的记载是:“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冲十三岁时,曹冲得了重病,曹操亲自为他向天请求保全生命。到了曹冲死去时,曹操极为哀痛。”所以正史中曹冲得了重病死了,是没有什么可以辨的,但是其实在野史中这个说法又不简单了。

话说在野史中曹冲就是曹丕害死的,那么这又是什么情况我们接着分析。

曹冲是曹操和环夫人的儿子,环夫人其实也真的是聪慧啊,而且人品也十分的出类拔萃,所以曹操是对曹冲喜爱有加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聪明的小伙子越发的是这样的,对比其他的几个孩子,曹冲的聪慧有目共睹,所以曹冲就是隐形的接班人啊。

刚好在宛城之战中,曹昂就战死了,那曹丕本就比曹冲要大,其实他已经是太子了,这在古代是有传统的,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本来以为坐稳了太子之位的曹丕其实知道曹操是有多么的喜爱曹冲的,如果不做出行动的话,那以曹操的个性废长立幼也是再正常不过了,所以曹丕就设计害死了曹冲!

这个害死的方法一个说是在曹冲病的时候在药里面做了手脚,所以给医死了,而且当时医治的医生就是华佗,这也曹操后来杀华佗埋下伏笔了。

看到这有的网友也说了,这个有点扯啊,但是坊间野史就是野史,供大家看看而已。

其实曹操真正的病死也还是有原因的,曹冲很小的时候就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当时年代实在过于战乱,所以幼小的曹冲长期舟车劳顿,水土不服,就染病了,曹操这个时候又做了一件错事情,那就是长途跋涉把曹冲送回了谯县老家,本来就病了,再长途跋涉,好吧这会可真的是华佗也救不了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曹丕对甄宓如此冷漠绝情 甄宓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曹丕很喜欢甄宓,甄宓做了什么

甄宓其实根本就没有做什么,为什么曹丕会如此的冷漠绝情,这可能就是因为早就已经不爱。

甄宓原本也会拥有着比较出色的容貌,而且品德也非常的不错。就算年纪大一些,容貌可能也并不会特别的差,至于品德这一方面始终都会保持优雅。如果曹丕并不是很喜欢,他也可以选择冷落,可以直接不理会,这么说,这也同样是一日夫妻百日恩,为什么会如此的绝情呢?

其实在看到这里时,大家也能够明白,这个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曹丕的手段比较残忍,之所以选择这么多,也会认为这肯定是做了一些不要脸的事情,所以才会用头发把整个人就遮住。同时也会认为肯定是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所以才会用糠,直接就把嘴巴塞住。

到底是什么原因,曹丕才会从一开始的最爱变成如今的憎恨。前面大家也会说过这个,女子对自己的婆婆一直都非常的孝顺,那么后来是不是对婆婆不孝顺了呢?应该就是如此。但是我们也会发现一个事实,在曹丕准备杀掉这个女子的时候,这个夫人根本就没有打算出手相救,根本就没有选择求情。在早年的时候也同样会极力的劝说,还希望让曹丕去宠幸其他的夫人。后来郭女王出现之后,这一个女子的态度自然也会出现明显的改变,所以也会表达出自己的不满,也不愿意调皮再去宠幸郭女王。

会知道伴随着嫉妒心越来越强,这也也会让曹丕觉得无法接受,其实这一点我们也很好理解,在那个时候这个女子还非常的年轻,会拥有着出色的容颜,所以曹丕才会如此的宠爱,可是在进入到后期,容颜早就已经逐渐的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司马懿对曹丕的影响是最大的么?这三人都是曹丕登基的大功臣

全文共 1132 字

+ 加入清单

曹丕能坐上太子之位,可能还是因为司马懿辅佐有方。不过到了曹丕晚年又需要堤防司马懿,对于曹丕来说也是一件很纠结的事情,曹丕临终前还是让司马懿当了辅佐大臣。不过就曹丕的一生来说,这三人对曹丕的影响都很大,其实司马懿最后也是被逼到曹家的对立面,司马懿本身也不想称帝给后人留一个骂名,只能说曹家三代君王活的时间都太短了。

一代枭雄曹操也无法抵得过时间流逝的力量。建安二十五年暨公元220年3月15日,这位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走完了他的辉煌而又丰富的一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这位枭雄,却并未称帝,而是留下了偌大的基业给了曹丕。而曹丕能够登基称帝,还是要非常感谢三个重要帮手,没有他们的存在,曹丕上位很难。

第一位:司马懿

早在曹操逝世之前的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太子中庶子一职便由司马懿担任,其辅助曹丕称魏帝,尽心尽力。当时的司马懿被称之为“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在曹操逝去之后,曹丕即魏王之位,司马懿也受封河津亭侯,后转丞相长史,愈发受曹丕重用。

黄初元年(220年)十一月,曹丕登皇帝位,史称魏文帝。登基后,便。任命司马懿为尚书,到黄初七年(226年)曹丕驾崩之时,司马懿已经是抚军大将军,假节之仪。更是在临终之时,被委任为辅政大臣,其时,曹丕对太子曹叡说:“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时年曹叡即位,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这份资历,足以体现司马懿在曹魏势力中的地位,以及他的能力。

第二位:陈群

陈群早年在刘备帐下效力,在徐州时期被提拔起来,而到后来曹操占领了徐州,陈群便转而在曹魏阵营效力。曹操征战天下时,陈群虽然没有军事方面的天赋,但他在治国这方面,确实十分有才华。陈群当时推行官制为九品中正制,以及后来制订的《魏律》,成为了魏国强大的根基。前者为魏国确立了人才体制,使官员做事更具效力,而后者则是保证了魏国的稳定发展。陈群之才,不在萧何之下。

第三位:贾诩

贾诩,贾文和的辅佐过的人很多,从东汉末年董卓入主洛阳开始,直到曹丕当皇帝才去世,几乎跨越了半个辉煌的三国时代。而贾诩的智谋堪称一绝,屡建奇功。但是对于曹丕来说,贾诩是助其得到魏王之位的人。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当时的曹操还没有立世子,曹丕时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曹植的才名更盛,曹丕便派下人求计于贾诩,贾诩说:“将军若能够弘扬道德,培养气度,做到士人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勤勤恳恳的做事锲而不舍,而不去做违背孝道的事,便成功了。”曹丕听了他的建议,在之后便刻意磨练自己。后来,曹操去问贾诩对于自己立嗣的看法,贾诩却闭口不言,曹操问他为何不说话,贾诩说:“我现在在想袁刘二人啊。”曹操大笑,于是在当年年立曹丕为太子。所以在曹丕称帝之后,封贾诩为太尉,自此之后屡屡被曹丕重用。

展开阅读全文